請關注孩子的學習風格
2020-04-08
0閱讀

特級教師滕昭蓉經(jīng)常對一種現(xiàn)象感到迷惑不解:我接觸過不少學前兒童,他們愛說,愛跳,愛唱,愛笑,有的五六歲時就能認不少漢字。我想,這些兒童入學以后,一定會非常聰明的。然而事實卻與我的料想不完全一樣。他們進校讀了幾年書后,有的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漸漸下降了;有的本來愛說愛笑的,在課堂上卻不舉手發(fā)言了;有的不能獨立閱讀課外書籍,只喜歡翻翻小人書,看看圖畫而已……孩子遠不如我原來想象的那樣聰明。我想,教學除了教給學生知識之外,還應該把學生教得聰明些,如果把學生教蠢了,教呆了,那是教學的失敗。但是,怎樣才能把學生教得聰明些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中。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深有同感。但滕老師最終通過童話引路這一實驗(1990年獲湖南省教改成果一等獎)則解決了這一難題,而 多元智能和學習風格理論,則為我解決此難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另一條途徑。
學習風格理論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瑪莉嫫•威利斯和維多莉婭•霍德森提出來的,這一理論是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加以深化而獨創(chuàng)的成果。學習風格理論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風格由五個方面所構成,即個性傾向、天賦、興趣、感知覺模式和環(huán)境需求。孩子們加工信息的方式獨特而具有多樣性。對某個孩子非常有效的方法,常常對其他孩子卻完全失靈。試圖迫使所有的孩子使用同一種的學習模式,不僅會破壞對他們的教育,而且還會阻礙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我認為,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卻要面對四、五十個個性迥異、學習方式各有千秋的孩子。這種講求整齊劃一的傳統(tǒng)意義的學校和課堂并不適于每一個人。對此,我們必須對他們的學習風格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