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應在家長身上找原因

寶寶今天3歲1個月零6天了,當今學習生活、物質條件改善的同時,現代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觀念碰撞,社會環(huán)境機遇與誘惑并存,這不論對家長,還是孩子都是一種考驗。
三大問題困擾家長
小華今年讀幼兒園了,但媽媽覺得小華在幼兒園里和小朋友們交流比較少,在家里只能聽夸獎的話,一聽批評就發(fā)脾氣。她尤其對自己的穿著很在意,如果小朋友說今天的裙子很漂亮,那小華會經常要求穿這條裙子上學。困惑的媽媽向指導中心老師求助: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根據指導中心統(tǒng)計,前來咨詢的家庭中,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過強、人際關系不合、厭學這三個問題是最為普遍的,占咨詢總數的七八成。以這三個問題為中心,往往會衍生出其他問題。按年齡階段劃分,咨詢家庭中,孩子上小學的約占六七成,幼兒園階段和中學階段的大約各占一成多。
謝老師有著近十年的教育經歷,據她的觀察,隨著獨生子女家庭成為社會主體,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過強和人際關系不合成為最容易發(fā)生也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而厭學情緒問題有低齡化的傾向,過去高中生厭學問題較多,現在小學生中厭學也成為主要問題之一。
謝老師說,這些問題和家庭環(huán)境特別是家長教育方式關系密切。比如小華家里,媽媽因異地工作關系和孩子接觸相對較少,而爺爺奶奶對小華更為寵愛。孩子會通過家長的行為感知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原來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當孩子習慣于這個中心地位,那么在幼兒園交往中她也會對同伴有這樣的期望,有所不如意就會顯得不太合群。而這進一步減少了她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她更愿意和親近的家人交流。
別給孩子貼標簽
對于小華媽媽的困惑,謝老師說,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找問題。
首先,家長不要急于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許多時候標簽只是家長的個人感受。小華媽媽覺得孩子不合群,是出于對孩子的擔憂情緒,但實際上,她應當征詢孩子的感受:你在幼兒園和哪些小朋友玩呀?你和誰玩覺得更高興呀?也許事實會出乎家長的預料。
貼標簽的負面影響是可能戲言成真。
小明是一些人眼中的網癮少年。我有一次開機不到10秒,父母就在一邊說,你又沉迷進去了。當時很委屈,很討厭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訓斥我。他還覺得母親把自己糗事到處宣揚。有時候我下樓買宵夜,樓下的問我怎么這么晚還不睡覺,我說在上網,別人看我的眼神就變了,那種感覺很微妙。小明以后干脆自報網癮少年家門。
謝老師說,家長的標簽與孩子自我感受不同時,一些孩子會故意做出和標簽描述一致的行為以印證家長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這種行為模式后,再想糾正就更困難了。
學會和孩子談判
謝老師說,和孩子交流中尤其要注意一事一議,和孩子的談判問題越具體越好,還要注意交流的方式。
比如小華的媽媽對于孩子的不合群經常說:你不能不和別的小朋友玩,這樣長大后會沒有朋友的。實際上,小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于長大后,朋友是沒有概念的。這種家長覺得理所當然的大道理對孩子并沒有效果。這也造成很多家長抱怨我都說了很多遍了,你為什么不聽?孩子需要更直接更具體的問題交流。
有一對小姐弟,姐姐把弟弟打哭了。謝老師建議家長應當用行動制止姐姐的行為,同時告訴她:你不能打弟弟,也不能再這樣做。你這樣做,我會很生氣,弟弟也會生氣的。而多數家長會做的是指責姐姐:你不要打他了,你要愛護弟弟。謝老師說,前者清楚的告訴了孩子做法錯誤,同時也告訴她家長和小弟弟的感受。而后者會讓姐姐覺得弟弟更受寵,將來產生更多負面影響。
謝老師強調,談判的目的是要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分辨事情的正確與否,同時,要培養(yǎng)他們自己處理困難的能力。
比如有一個孩子王讓其他孩子給自己買玩具。孩子不愿意告訴家長,偷偷從家里拿錢。家長發(fā)現后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責罵了事。要幫助孩子分析,為什么你要給那個小朋友買玩具?是不是不這樣,你就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玩?那個小朋友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除了通過他,你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在分析中培養(yǎng)孩子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保持與人交往的能力。
別讓5+2=0
在教育界有個公式是5+2=0,即孩子在學校5天受到的教育,在家里5天就會被打回原形,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指導中心有個家長學校,教授的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受家長歡迎。
謝老師發(fā)現,家長中也有很明顯的分界。40歲以下,受過相對良好教育的家長更容易接受家長學校的理念,孩子遇到問題后也更主動愿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40歲以上特別是爺爺奶奶輩的家長往往不太認同學校的理念。此外,家庭教育重視問題——尋找方法——嘗試解決——堅持不懈四步中,家長學校學員大部分只能做到前三步,堅持到第四步的只有一成左右。
謝老師說:現在每個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一方面老人家固有觀念難以改變,另一方面家長自己工作也很忙,要堅持確實不容易。
對于近期頻頻曝光的女童被性侵事件,謝老師說,家長應當從小給予孩子自我保護的觀念和能力,特別是對于女孩來說,教育一定要很具體很詳細。比如告訴孩子,不能讓別人隨便掀自己的衣服,摸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背心和短褲覆蓋的部分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