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訓練怎么做?

學會自己“上廁所”是寶寶成長中重要的里程碑,對家長和寶寶都是重要的一步。成功訓練寶寶自主如廁的秘訣在于“時機”和“耐性”。讓我們來學習下關于如廁訓練的時機、方法以及遇到意外狀況的處理方式。
時機成熟了嗎?
寶寶自主如廁的成功訓練完全取決于身體和情感上準備就緒,并沒有很確切的時間。多數孩子在2歲時會表現出對“自己上廁所”的興趣,但也有部分孩子要等到2歲半甚至更大。在這件事上可是急不得的。過早開始訓練,可能導致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會。
以下幾點用以判斷你的孩子是否準備好:
1、對馬桶、坐便器或穿內褲感興趣;
2、能聽懂你的指令并乖乖的照做;
3、想上廁所時,能用語言、面部表情或其他姿勢來表達;
4、能保持兩小時以上屁屁干爽;
5、在尿布上尿濕或便便后會抱怨不舒服;
6、已經學會拉下和提起褲子的動作;
7、能在坐便器上坐下和起立。
如果以上問題的多數回答為是,那么你的孩子已經做好了如廁訓練的準備。如果大多數回答為否,最好稍安勿躁,尤其是寶寶近期有一些重大的改變(如搬家或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到來)的時候。即便寶寶現在不想做如廁訓練,可能幾個月后他就能接受了,你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訓練方法
當你決定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時,請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并讓孩子的其他照看人也保持相同態(tài)度、照以下步驟訓練。
1、放置好坐便器
把坐便器放置在衛(wèi)生間里,或最初也可放置在平時他(她)經常呆的地方。你可以讓寶寶自己裝飾下坐便器,然后鼓勵他(她)試著坐坐看(穿不穿紙尿褲都可以),確認寶寶的雙腳舒適地擱置在地上或小凳上。
教會你的寶寶用簡單、準確的方式表達上洗手間。你可以把尿布上的污物丟進馬桶以作示范,或讓寶寶觀摩家庭其他成員如何使用馬桶。
2、設置上廁所的時段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對此感興趣,你可以讓他(她)在一天內的幾個時段試試自己坐在坐便器或馬桶上坐個幾分鐘。對小男孩來說,先訓練他能坐著排尿,待他學會排便了之后再站著小便。
在寶寶如廁的時候給他(她)看本書或玩玩具,并且一直在廁所里陪著他(她)。即使他(她)只是坐在馬桶上,也要不斷表揚他(她)在不斷嘗試,并告訴他(她)可以歇會兒稍后再用力。離家在外時可以攜帶便攜式的坐便器,以不斷訓練寶寶如廁。
3、迅速去廁所
一旦看到寶寶有上廁所的信號如扭動、蹲下或觸摸下體,請立即帶他(她)去廁所。同時,要幫助寶寶熟悉這些信號,去告訴寶寶一旦出現這些感覺,立即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去上廁所。當然,你也需要表揚他(她)做得好。
教會女寶寶從前往后仔細擦拭以避免細菌從肛門進入陰道或膀胱。方便完讓孩子自己沖水,并告訴他(她)一定要便后洗手。
4、考慮(適當)獎勵
對不同的小孩采取不同的獎勵措施,可以是給予小紅星或小貼紙,也可以是逛公園或延長講故事的時間,多用語言上的贊美,譬如“你已經跟大孩子一樣學會用馬桶了,真棒!”,即使孩子努力了沒拉出來也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
5、脫掉紙尿褲
當你的孩子經過幾個星期成功學會上廁所后,可以把尿布換成訓練褲或者內褲,為了慶祝這一進步,你可以帶寶寶去自己選購內褲,一旦寶寶穿著訓練褲或者常規(guī)內褲,盡量避免背帶褲、腰帶、緊身連體衣褲等不方便脫卸的衣物。
6、讓睡眠安穩(wěn)
多數寶寶在經過2到3個月的如廁訓練后,能很好地掌握日間的如廁控制,然而夜間和小憩期間的如廁訓練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控制,因此在寶寶睡覺時給他(她)使用一次性訓練褲或隔尿墊。
7、及時喊停
如果寶寶對坐便器或馬桶很抵觸,或一時掌握不好用法,讓他(她)緩緩,過段時間(如幾個月后)再使用,因為他(她)可能還未準備好。
8、意外狀況的處理
你的孩子學會自主如廁后,你可以輕松許多,但也需要防止意外以及疏忽,以下是預防意外和處理尿褲子的幾點建議:
設置提醒
在寶寶被眼下更有趣的事物吸引的時候,常常會發(fā)生意外。對此,養(yǎng)成定時上廁所的習慣,譬如起床后的第一件事、進食后、上車前、就寢前等。當小朋友有夾緊會陰部等如廁信號時,及時提醒指出。
保持鎮(zhèn)定
寶寶不會故意激怒父母。如果孩子發(fā)生特殊情況,切勿責罵、懲罰或羞辱孩子,你應該說:“這次你忘記沒關系,下次記得早點去廁所哦?!?/p>
做好準備
如果你的寶寶經常尿褲子,用吸水能力強的內褲比較好,把換洗內褲放在便于取用的地方,特別是去托兒所或者學校,要準備替換衣褲。
9、何時需要求助
偶爾“拉出來”是沒關系的,但可能會造成同齡人對他(她)的嘲諷和疏遠。如果通過訓練已經會上廁所的孩子(特別是4歲以上)退步“打回原形”了,請看醫(yī)生。
有時候尿濕和拉出來的問題暗示著孩子可能有潛在的生理問題,比如尿路感染或膀胱過度活動癥,及時采取適當的治療可以解決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