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羥丁酸脫氫酶偏高
2022-11-11
5310閱讀

新生兒羥丁酸脫氫酶偏高,可以分為生理性原因及病理性原因兩種。羥丁酸脫氫酶存在于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中,其中心肌組織的含量較高。
一、生理性因素:
若新生兒持續(xù)且劇烈哭鬧,躁動不安等,體內(nèi)的氧氣供應不上,會引起心肌細胞一過性缺氧,從而造成羥丁酸脫氫酶偏高。此種情況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遵醫(yī)囑在新生兒情緒平穩(wěn)、安靜的時候再次進行復查。
二、病理性因素:
1、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心肌引起的疾病,病原體多為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B組、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血液檢查提示血清心肌肌鈣蛋白T或I、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乳酸脫氫酶、羥丁酸脫氫酶等升高。同時伴有心臟增大、心率改變、心律失常等表現(xiàn)。典型癥狀常有精神萎靡、拒食、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合理休息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首要措施,其次是采取抗病毒治療,可遵醫(yī)囑使用干擾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2、溶血性疾?。喝缇抻准毎载氀喜ⅫS疸升高,檢查時也會出現(xiàn)羥丁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等指標的升高,此類疾病需要針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比如巨幼細胞性貧血,需遵醫(yī)囑補充葉酸、維生素B12等進行治療。
3、心肌損害:圍產(chǎn)期的各種缺氧性疾病,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nèi)出血等,均有可能造成心肌損害,引起羥丁酸脫氫酶升高。主要表現(xiàn)有新生兒面部青紫、蒼白,反應差、食欲差等。但確診還需進一步完善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肌酶譜等檢查。一旦確診要盡快治療干預,降低新生兒的致殘率或致死率。治療措施包括遵醫(yī)囑靜脈滴注維生素C注射液,保護營養(yǎng)心肌。加強生活護理,少量多餐的喂養(yǎng),避免新生兒哭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