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孩子體質下降的病象與病根
2021-04-16
0閱讀

沒有哪個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小胖墩,但良好的愿望沒能阻止更多的小胖墩出現。在現代社會,營養(yǎng)過度和電腦文化似乎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就連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曾表達過這樣的擔憂:現在歐洲的年輕人每周有20多個小時呆在屏幕前,他們有即時通信、視頻游戲等等。在我們那個時候,這20個小時是花在體育上的。體育有一個問題在于,雖然很受歡迎,但參與者越來越少,看的人比動的人多。
除了這些因素,中國的孩子還有一層負累——應試教育。愛吃是孩子的天性,愛玩也是孩子的天性。豐衣足食的年代,家長們誰會在飲食上苦了自個兒的孩子,滿足愛吃的愿望不是問題。但愛玩的愿望能否滿足,就不是僅由家長說了算的。小小讀書郎背著個大書包,早出晚歸,課桌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吃得好卻沒有足夠的運動消耗;到了寒暑假,學校大門一鎖,操場只能望而興嘆,孩子想玩都找不到地方,電腦是最方便的選擇,發(fā)胖又如何避免。
在如何看待孩子體質下降的問題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學校和家長都認為對方應該負起更多責任。其實,升學率和與之緊密相關的前途,是懸在學校和家長頭頂共同的尚方寶劍,沒有什么不該為此讓路。這樣的觀念,是由現實決定的。與其相互指責,不如看看更深層次的根源。
讓孩子管好嘴,邁開腿,其實都是成年人的事。成年人心里想什么,在乎什么,投射在孩子的世界里,烙印在他們成長的路途中,孩子們就這樣長大了。從身到心,病象在孩子們,病根在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