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腦損傷如何診斷?
2021-04-10
0閱讀

早產兒腦損傷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和出生后的各種病理因素導致早產兒不同程度的腦缺血或/和出血性損害,可在臨床上出現(xiàn)腦損傷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嚴重者可導致遠期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甚至死亡。包括一、出血性和缺血性腦損傷:①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PVH-IVH);
?、谄渌课怀鲅?,如蛛網(wǎng)膜下腔、小腦、皮層下白質等;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
二、其他因素導致的腦損傷:① 膽紅素腦病;② 低血糖腦損傷;③
圍生期感染所致的腦損傷;④先天性代謝性疾病所致腦損傷。早產兒腦損傷缺乏特異性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體征,與早期所患的其他病證難以區(qū)分,故輔助檢查在腦損傷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采用影像學方法(如顱腦超聲、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MRI)和彌散加權成像(DWI)相結合)從腦結構改變的角度,直觀腦損傷的發(fā)生、演變過程,以及是否存在相關合并癥。在此基礎上,可采用一些切實可行的腦功能檢查技術(如腦功能監(jiān)護、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等)對損傷后的腦功能狀態(tài)和發(fā)育狀況作出評價,對損傷程度和預后的估價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