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產后出血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在我國,產后出血近年來一直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別是在邊遠落后地區(qū)這一情況更加突出。產后出血指的是,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后出血,80%發(fā)生在產后2小時內。晚期產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以后,在產褥期內發(fā)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多見于產后1~2周。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產后出血的發(fā)病率占分娩總數的2%~3%,由于測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觀因素較大,實際發(fā)病率更高。

一、預防
產后大出血多因宮縮乏力、胎盤滯留、產婦軟產道損傷或凝血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為防止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應做到:
1.妊娠期要進行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fā)現妊娠并發(fā)癥及其他異常,對有可能發(fā)生產后出血的孕婦,如多胎,多產、羊水過多,妊高征等,尤應引起重視。
2,本院在產婦臨產入院后即子以凝血四項、肝功能等實驗室檢查,以了解產婦凝血功能。分娩期加強分娩監(jiān)護及護理,正確處理三個產程,防止滯產及急產等發(fā)生。在胎兒娩出后,即予以肌注或靜脈注射宮縮素,在胎盤娩出后,仔細檢查胎膜是否完整,有無殘留,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如有裂傷及早縫合。
3.分娩結束后,產婦在產房觀察2小時后再送回病房。在此期間,嚴密觀察宮縮、陰道出血量、血壓,脈搏及產婦的自覺癥狀(在產后2小時后也不應放松警惕),并經常按摩子宮加強宮縮。交待產婦產后2~4小時小便,以防止膀胱充盈影響宮縮。

二、護理
1.在搶救產后出血產婦時,護理人員要鎮(zhèn)定,做到有條不紊,切忌手忙腳亂,一邊采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宮,注射宮縮素等,一邊迅速通知醫(yī)生。
2.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采取輸液、輸血等一系列抗休克的搶救措施。
3.檢查引起出血的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如宮縮不良引起的出血表現為子宮軟,輪廓不清;有血塊或暗紅色血間歇性自陰道涌出(即宮縮時好時壞、出血時多時少),應予以加強宮縮處理。如宮縮良有持續(xù)性陰道出血,應檢查產道有無裂傷,如有裂傷,應縫合止血,如無裂傷,且流血無血塊形成,應考慮凝血功能障礙。
4.做好產婦心理護理,解除其緊張、恐懼感,嚴密觀察產婦出血量、血壓,脈搏,呼吸、尿量等變化,做好記錄,必要時予以吸氧。
5. 產婦休克恢復后,仍應加強護理、嚴密觀察,防止產褥感染及再出血的發(fā)生,并應加強營養(yǎng),注意休息,改善產婦的一般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