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就“不吃虧”好不好
2020-04-08
1.3w閱讀

◎專家觀點
董娟園長對此分析,從生理學角度來說,3~6歲的兒童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階段。這個年齡的兒童辨別是非、分辨對錯的能力極其微弱,只是簡單的模仿。家長一些不良的行為和語言的頻頻出現(xiàn),無疑是對兒童的一種反復強化過程。這個負面的強化過程,就會讓兒童學會這些不良行為和語言。而且越是聰明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就越強。
應該指出的是,這個年齡的兒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為和語言,往往會影響到今后的一生。此外,糾正這些兒童的不良語言和行為,往往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淡化教育。在糾正兒童的同時,還需要糾正家長的語言、行為并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的環(huán)境。
吃虧是福嗎?
華仔身體不好,看起來比較弱小,所以其他小朋友喜歡欺負他,華仔媽媽跟老師談了很多次,但是華仔還是屢次戰(zhàn)敗而歸,請求媽媽援軍出動,華仔媽媽總是會找到人家家里去大鬧一場,這時華仔才會甘心。與華仔媽媽比,小璐生活在單親家庭,媽媽總是教育女兒謙讓,但是沒想到女兒膽子越來越小,特別是遇到男孩子的欺負,只知道哭。寶寶吃虧了,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吃虧到底是不是福?
吃虧是一道社交題
在與小伙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你吃虧、他占便宜的情況發(fā)生。這種吃虧有時是物質上的,有時是身體上的,有時是精神上的。但是這只是人生需要面對的一道難題。寶寶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選擇,會影響到他們一生處理這類問題的行為模式。幼兒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寶寶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擔起社會的責任,樂觀地對待人生,這個時期的生活經驗和教育狀況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幫助寶寶很好地面對吃虧這道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