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么會厭奶?

生理因素:當寶寶厭奶時,首先要觀察一下,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所導致的。如果還并發(fā)了嘔吐、便秘、腹脹、腹瀉、發(fā)燒等癥狀,應該立刻就醫(yī)治療。
心理因素:由于從出生開始,寶寶每天喝的都是同一種食物,一段時間后,可能會產生厭惡喝奶的情況,這也是寶寶在提醒爸媽,該給他吃些不同的東西了。適時給寶寶流質食物,便會逐漸恢復胃口,如果寶寶活動力佳、精神也好,只是食欲稍差,爸媽并不用太擔心。
其它原因:不喜歡吃奶嘴,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大多數的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滿足地喂著寶寶的同時,往往沒有料到讓他接受奶嘴是這么困難的一件事情;不喜歡奶粉的味道,嬰兒已習慣了清新淡雅的母乳,而配方奶卻帶有一股奶腥味,敏感的寶寶不能很快適應,因而拒食;喂奶方式不對,因為奶瓶的角度不當,壓到舌頭,使寶寶喝不到奶,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放到寶寶的嘴里;注意力分散,有一些好奇寶寶,只要周圍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他說來,比吃奶有趣多了。
寶寶進入厭奶期之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吃的奶量變少了,因此可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如果低于所需的奶量,沒有生病發(fā)燒,且到了4~6個月大,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
一般而言,4個月內的寶寶,計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
(體重×120~150毫升)÷餐次/(天)=一餐的奶量
例如: 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大約6千克,一天大約喝6餐。
6千克×120~150毫升)÷6=120~150毫升/每餐
寶寶的身心動作發(fā)展,像是頭部控制及肌肉張力、人際互動若都符合其年齡,代表他的發(fā)展是正常的。至于身高、體重和頭,本來就是因人而異,不需要跟別的寶寶比較。每次帶寶寶看健兒門診時,醫(yī)護人員都會測量并記錄,不妨將這些數據,對應兒童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觀察一下是否在正常范圍中,若是數值都正常,爸媽就可以放心。
假設寶寶的生長曲線一直都在50%左右,到了厭奶期,剛開始并不會有太大變化。正常來說,在25%~75%之間都屬于可接受的范圍。但如果寶寶吃得很少,又沒有額外添加營養(yǎng)食品或輔食,生長曲線就會下降,可能從50%掉到10%,這就表示厭奶已經對寶寶造成生長上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