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非理性/無緣由的擔心害怕?

擔心害怕是一種正常的自我保護機制。過馬路的時候,害怕被車子撞,人們會小心奕奕的左顧右盼,因此就能避免車禍的發(fā)生。但過度的擔心害怕卻會造成困擾。走在騎樓下,卻怕車子會從馬路上沖進來;上了一下公共廁所,就一直擔心會被傳染愛滋病;小考沒考好,就想著從此以后學業(yè)永遠無法跟上別人...。這類的 "過度非理性擔心" 毫無理由也毫無益處,卻會整天把人糾纏住,讓人痛苦不堪。
若你有被 "過度非理性擔心" 糾纏的困擾,以下提供幾個方法,試著去做,可以有效緩解。
一、不要認為自己所想的就是 "事實"。
思考誠然是人類的珍貴天賦,但是,非理性或謬誤思考卻會擾害心靈。認知心理學家可以列出無數(shù)人們可能陷入的謬誤思考。就算聰敏過人的人,都難免會陷入謬誤的思考中。避免思考的謬誤的簡單方法就是自己問自己:「我所想的是事實嗎?」。你可以把心里想的事情寫下來,包括自我爭辯的內(nèi)容,全部寫下來,例如,「這次的小考沒考好,我這輩子就完了嗎?」、「下次考好了,不就沒事了?」…,寫下來的過程再加上針對謬誤的思考提出質(zhì)疑,一來可以讓你澄清想法和事實,二來可以讓你和 "擔心害怕" 的心理保持距離。
接著,做一些深呼吸等放松的動作,讓自己輕松下來。
二、進行脫敏療法:夸大法
以 "人走在騎樓下,卻害怕車子撞進來" 為例,不妨夸張的想,不只是車子,也有可能是飛機故障,從天上掉下來,不只自己被撞,整片樓房都會被撞毀,而且因此發(fā)展為國際事件…
再以 "小考沒考好,從此學業(yè)無法跟上別人" 為例,可以夸張的想:「全校的學生都因此看不起我;校長為此到家里做家庭訪問;媽媽因此要和我脫離母子關系…」
想得越夸張越好,然后再捫心自問:「事情有這么嚴重嗎?這種事有可能嗎?機率有多大呢?」這么夸大的想了之后,你應該會發(fā)現(xiàn),你的想法是謬誤的,事情不會像你想的那樣,即使真發(fā)生了什么,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致命的嚴重性。
三、學習和自己的 "過度擔心焦慮" 和平相處。
就像強迫癥患者和強迫思維/行為對抗一般,很多人過于在意自己的 "過度擔心焦慮",汲汲地想方設法要排解,可是卻往往適得其反。越是想排除,反而越是擔心焦慮,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倒不如學習森田療法的精神,正面地面對擔心焦慮,接受它,但是不針對它苦思窮想,自己該做什么還是做什么,這樣一來,擔心焦慮本身就只是不舒適的狀態(tài)而已,不會成天糾纏不休,自己也不會對它有強烈的感受和拮抗,擔心焦慮的心理自然就會減低甚或消失了。
四、開拓視野,注意身邊的美好事物
腦子里老是擔心焦慮的人,習慣于只看事物的負面面向,忽略美好、希望等正面意義。
在進化過程里,生物得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天敵等等威脅,因此天生就有負面看待生存環(huán)境的傾向,擔心環(huán)境的傷害,擔心被其它生物超越等…因而比較專注于恨、嫉妒等負面涵意的訊息,較少關注諸如愛、合作等具正面意義的訊息。
開拓視野的意思就是,我們自知人們有負面傾向,所以要訓練自己觀照全面真實的存在。將心思轉(zhuǎn)而注意/感受世界的美好,夕陽的彩霞,墻頭的野花,母子間充滿愛的親情…
越是把內(nèi)心專注的焦點指向正面,就越能減弱無意義的擔心焦慮。
五、質(zhì)疑自己的價值觀
另一個受擔心焦慮捆綁的人的習性是,總是以世俗的觀值觀區(qū)分人的優(yōu)劣。成績好比成績差的人優(yōu)秀;財富多比財富少的人有價值;職位高比職位低的人高一等。于是,當自己表現(xiàn)不好時,成績差、錢賺得少或職位低下,就不由自主的擔心焦慮自己不優(yōu)秀、沒有價值、低人一等,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世俗的價值觀并非真理,它是變動不居的 "觀念"。在別的社會環(huán)境下,可能并不以成績、財富、地位做為評價一個人的標準,而更重視個人的善良、寬容、創(chuàng)意、樂觀、挫折忍受力等特質(zhì)。甚或更進步、文明的社會,對每個人,不分高矮胖瘦、財富多少、聰明愚笨,都賦予同等的尊重。
當你對自己有負面評價,而感到擔心焦慮時,不妨全面檢視/質(zhì)疑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太世俗化且單面向了。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潛移默化在你內(nèi)心的偏差的世俗價值觀。
生命是上天恩賜的禮物。存在本身就是價值。何苦因為暫時的世俗價值觀搞得自己狼狽不堪呢?有了這樣的想法,擔心焦慮又怎么會捆綁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