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忍心讓自己的孩子那么懂事嗎?

文/密絲肖
兒子幼兒園夏天要裝修,這就意味著他至少有半年的時間要休學(xué)或者寄讀。
和媽媽說起這件事,她立馬建議:“要不送到我們這兒來讀半年吧。”媽媽家小區(qū)里的幼兒園我是知道的,硬件很好,雙語教學(xué),據(jù)說老師也很nice。唯一的缺點是,遠在湖南。
我仔細想了想,否定了這個提議,理由是:我不想讓孩子寄人籬下,親外婆家也不行。
去年秋天,兒子曾在他大伯家住過一個星期。我去接他的時候,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好想你呀!我們回自己的家吧。
嫂子跟我說起這樣一件小事:侄子因為太淘氣,被他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頓。事發(fā)當(dāng)時,兒子就在旁邊看著,一聲不吭。等大伯揍完哥哥,他迅速地拿起一塊兒抹布,吭哧吭哧地擦起桌子掃起地來。
看到見著我就變得膩膩歪歪的兒子,嫂子笑著說:“你不知道,你不在的時候,小毛真的好懂事啊。”
嫂子的話里滿滿的都是對兒子的贊揚,而我的心卻微微地疼著。是啊,媽媽不在身邊的孩子總是很懂事,因為他知道,只有父母,才能包容他所有的任性。
小區(qū)里有個媽媽經(jīng)常向我們炫耀她的女兒小安,7歲不到的孩子,每天早上起來給全家做早餐,自己去上學(xué),放學(xué)后自己乖乖地做作業(yè),洗完澡后自己洗衣服,逛街時從來都不會吵著要買新衣服,有好吃的都會先讓給3歲的弟弟吃……
小安我經(jīng)常見到,不是一個人背著大書包匆忙地往學(xué)校趕,就是帶著弟弟在樓下公園玩,不厭其煩地撿著弟弟扔得很遠的皮球……
她媽媽一點都沒吹牛,她真的特別乖巧懂事——在自己家里,懂事得像一個客人。
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大概是很多媽媽都想要的吧。不用操心,不用費事,無需勞力,多好。
經(jīng)常有媽媽向我吐槽,孩子在幼兒園什么都能自己干,回到家就嬌滴滴的,各種耍無賴,“就知道欺負爸爸媽媽”!對呀,孩子就是這樣,誰對他好,就會“欺負”誰。
孩子是多么敏感的生物啊。你寵他,他才敢任性。你對他寬容,他才能耍賴。你允許他有選擇的權(quán)力,他才會跟你討價還價……一個被寵愛的孩子,眼睛里會有狡黠的光,而不僅僅是溫順和乖巧。
任性、耍賴、討價還價,這些看似貶義的詞句,不正是一個孩子在父母跟前應(yīng)有的“孩子氣”么?可是,是什么讓本該孩子氣十足的小安,變得超乎常人的乖巧、聽話和懂事呢?
從側(cè)面觀察過幾次小安一家,我大概就懂了。小安爸爸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小安出生后,很不得爺爺奶奶待見。媽媽也因為經(jīng)常受奶奶的氣而把她當(dāng)成出氣筒。
弟弟出生后,小安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如果考試沒考好,爸爸媽媽會罵她,再考這樣的成績就別讀了,反正女孩子讀再多的書也沒用;家務(wù)沒做好,大人會說,除了吃飯,你還會干點什么!帶弟弟出去玩,如果弟弟不小心摔傷了,迎接她的,則是“暴風(fēng)驟雨”……就這樣,小安一點點收斂起小女孩的頑皮和孩子氣,漸漸地變成父母眼中“懂事的好孩子”。
我從來都不覺得“聽話、懂事”是對一個孩子的贊美。懂事,是指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能夠明白事理,能設(shè)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的苦心。但對小安來說,與其說懂事是長大成熟,不如說是迫不得已。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寵愛,因為想討好父母的一句認可,所以不得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強迫自己長大。
我想,小安也不會把“懂事”當(dāng)成是對她的贊譽吧。如果可以選擇,她肯定更愿意為了要一件新衣服、一盒美味的巧克力而可以跟媽媽軟磨硬泡,她肯定也想為了去一趟游樂園而跟爸爸耍賴撒嬌……但她什么也沒做,有的只是聽話和服從。
真想對小安的媽媽說,如果愛她,就讓她做回一個孩子該有的樣子吧。一個孩子在本該天真爛漫的年齡懂事得讓人心疼,說到底,是因為愛你。
懂事是美德,可是做你的孩子,是為了讓你寵她愛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