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怎么應對?
2024-03-17
0閱讀

“冬傷于寒,春必溫病”,這是《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里的原文,意思是說,在寒冬期間,寒邪有可能侵襲人體,如未能祛除,日久化熱,到暖春時節(jié)陽氣漸長,這股邪熱就乘機而出,從而引發(fā)"溫病",
對于體質較弱的孩子來說,這種"春溫病"再常見不過。典型的就是風熱感冒,癥狀表現(xiàn)上,不僅出現(xiàn)發(fā)熱,還容易高熱不退、鼻涕又黃又粘稠、咽喉腫痛、舌頭紅紅的,舌苔變黃,痰液也是黃的,熱象非常明顯。
那像這種情況,從中醫(yī)角度入手,就要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傳統(tǒng)名方"銀翹散"、"桑菊飲"是治療佳選。成藥上,克感利咽口服液這類兒童專用的口服劑型則更為方便,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的同時,對緩解咽喉腫痛有良效。
此外,適當?shù)氖朝熞彩遣诲e的輔助,家長可以給孩子燉煮川貝雪梨湯來喝,幫助清肺熱。但如果孩子持續(xù)高熱、咳嗽加重、精神萎靡,就需盡快就醫(yī)。
春季也是調理養(yǎng)生的好時機。適當活動、均衡飲食、規(guī)律作息,保持陽氣充沛,是預防春溫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