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30多

新生兒黃疸30多,一般是指新生兒黃疸值達到30mg/dl,屬于異常情況。足月新生兒黃疸值一般在12mg/dl以下,早產新生兒的黃疸值15mg/dl以下為正常。導致新生兒黃疸值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兩種,具體分析如下:
一、生理性黃疸:
大多數(shù)足月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多于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4~5天達到高峰,持續(xù)7~10天逐漸消退。而早產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多于出生后3~5天出現(xiàn),5~7天達高峰。其消退時間較長,可延遲到2~4周消退。生理性黃疸輕者一般只局限面部、頸部,嚴重者會延及四肢、鞏膜、軀干等部位,大便顏色黃,尿液不黃。多數(shù)足月健康新生兒的黃疸無需特殊處理,多加強喂養(yǎng),促進大便排出,觀察黃疸的消退情況即可。早產新生兒需遵醫(yī)囑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如加強喂養(yǎng)等,若血清膽紅素水平持續(xù)過高,則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采取光療等治療措施。
二、病理性黃疸:
由于新生兒機體發(fā)育尚未成熟,使得血清膽紅素處于較高的水平,若在此基礎上新生兒存在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紅素排泄障礙、腸肝循環(huán)增加等,均會造成血清膽紅素持續(xù)升高,造成病理性黃疸的出現(xiàn)。其診斷標準為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xiàn)黃疸、黃疸持續(xù)時間長,足月新生兒黃疸出現(xiàn)時間大于2周,早產新生兒大于4周、黃疸消退后又復發(fā)、血清結合膽紅素大于2mg/dl等。典型癥狀為皮膚、鞏膜等發(fā)黃,嚴重者全身黃染,同時伴隨有拒食、嗜睡、肢體抽搐等。病理性黃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光療、藥物、換血治療等。光療是通過轉變膽紅素產生異構體,使膽紅素由脂溶性變?yōu)樗苄?,不經過肝的結合,經膽汁或尿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藥物治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藥物治療。換血治療主要針對光療效果不理想的患兒,也是目前治療高膽紅素血癥最迅速的方法。治療期間根據(jù)新生兒的情況,適當加強喂養(yǎng),促進膽紅素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