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血糖低多久會治愈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身體可能尚未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加上各種原因,嬰兒會出現各種狀況。其中新生兒血糖低相對來說是比較常見的病狀,新生兒患有血糖低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狀況,通常會伴隨著嗜睡、抽搐等情況。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對嬰兒智力以及發(fā)育狀況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那么,新生兒血糖低多久會治愈?新生兒血糖低會有什么危害?如何預防新生兒血糖低?
圖片來源:銳景圖庫
什么是新生兒低血糖
新生兒低血糖癥一般指:
足月兒出生3天內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
3天后<2.2mmol/L(40mg/dl);
低體重兒出生3天內<1.1mmol/L(20mg/dl);
1周后<2.2mmol/L(40mg/dl)為低血糖;
目前認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診斷為新生兒低血糖癥。
新生兒低血糖的原因
一、糖原和脂肪貯存不足指低血糖持續(xù)時間較短,不超過新生兒期。
1、葡萄糖儲存不足,主要見于
(1)早產兒:肝糖原儲存主要發(fā)生在妊娠的最后3個月,因此,胎齡越小,糖原儲存越少。
(2)圍生期應激:低氧、酸中毒時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加之無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
(3)小于胎齡兒:除糖原儲存少外,糖異生途徑中的酶活力也低。
(4)其他:如低體溫,敗血癥,先天性心臟病等,常由于熱卡攝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所致。
2、葡萄糖利用增加(即高胰島素血癥),主要見于
(1)糖尿病母親嬰兒:由于宮內高胰島素血癥,而出生后母親血糖供給突然中斷所致;
(2)Rh溶血?。杭t細胞破壞致谷胱甘肽釋放,刺激胰島素濃度增加。
二、耗糖過多新生兒患嚴重疾病如窒息、RDS、硬腫癥等均容易發(fā)生血糖低下。
這些應激狀態(tài)常伴有代謝率增加、缺氧、體溫和攝入減少。缺氧可促使低血糖癥發(fā)生。缺氧對足月兒和早產兒糖代謝的影響不同,在Apgar評分1~3分的新生兒中發(fā)生低血糖癥的都是足月兒,因為應激狀態(tài)下足月兒利用葡萄糖迅速,而早產兒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差。國內學者證實處于寒冷或低體溫狀態(tài)下的新生兒低血糖發(fā)生率高,與低體溫兒的產熱能力不能滿足體溫調節(jié)的需要有關。新生兒感染時糖代謝率增加,平均葡萄糖消耗率比正常兒增加3倍左右。新生兒糖原異生酶活性低,而感染則加重了糖原異生功能的不足,氨基酸不易轉化成葡萄糖。新生兒糖原異生主要靠棕色脂肪釋出甘油進行,感染嚴重時,棕色脂肪耗竭,糖原異生的來源中斷,從而使血糖低下。此外,感染時病人的攝入減少、消化吸收功能減弱,也容易導致低血糖癥。
三、高胰島素血癥暫時性高胰島素血癥常見于母親患糖尿病的嬰兒。
因孕婦血糖高,胎兒血糖也隨之增高,出生后來自母親的葡萄糖中斷而發(fā)生低血糖。嚴重溶血病的胎兒由于紅細胞破壞,紅細胞內谷胱甘肽游離在血漿中可對抗胰島素的作用,也可使胎兒的胰島B細胞代償性增生而發(fā)生高胰島素血癥。紅細胞增多癥患兒經用枸櫞酸葡萄糖作保養(yǎng)液的血換血后可出現低血糖,因保養(yǎng)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刺激胰島素分泌,換血后短時間中胰島素水平仍較高。持續(xù)性的高胰島素血癥包括胰島細胞腺瘤、胰島細胞增殖癥和Beckwith綜合征(特征是體重大,舌大,臍疝和某些畸形伴高胰島素血癥)。
四、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患半乳糖血癥的新生兒因血中半乳糖增加,葡萄糖相應減少。
糖原貯積病的患兒糖原分解減少,致血中葡萄糖量低。患亮氨酸過敏癥的新生兒,母乳中的亮氨酸可使其胰島素分泌增加。其他如腦垂體、甲狀腺或腎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響血糖含量。
五、遺傳代謝病偶可見到。
新生兒低血糖的癥狀
無癥狀或無特異性癥狀,表現為反應差或煩躁、喂養(yǎng)困難、哭聲異常、肌張力低、激惹、驚厥、呼吸暫停等。經補糖后癥狀消失、血糖恢復正常。低血糖癥多為暫時的,如反復發(fā)作需考慮糖原累積癥、先天性垂體功能不全、胰高糖素缺乏和皮質醇缺乏等。對可疑低血糖者常用紙片法,進行血糖監(jiān)測。持續(xù)反復發(fā)作低血糖者,應作有關的輔助檢查。可能與腦的葡萄糖供應不足有關,低血糖時間越長,對腦的影響越大。
根據引起低血糖的病因不同,臨床上可分為4型。
1、早期過渡型窒息、重型溶血病、糖尿病孕婦的嬰兒出生后早期易發(fā)生低血糖,但一般無癥狀,有癥狀者多發(fā)生于生后6~12小時,病程短暫且癥狀輕微。
2、典型或暫時性低血糖型孕婦曾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雙胎兒、小于胎齡兒(由于母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引起),可出現典型低血糖癥,多發(fā)生在出生后2~3天。大多為暫時性,預后良好。
3、繼發(fā)性低血糖型原發(fā)疾病如硬腫癥、敗血癥、先天性心臟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可繼發(fā)低血糖癥,但癥狀常不易與原發(fā)疾病區(qū)別。
4、持續(xù)性或反復性低血糖比較少見,如由于糖原累積癥、增糖素缺乏癥或先天性垂體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糖癥。
新生兒低血糖的診斷方法
1、血糖測定是確診和早期發(fā)現本癥的主要方法。
生后1h內應監(jiān)測血糖。對有可能發(fā)生低血糖者(如SGA兒),應于生后第3、6、12、24h監(jiān)測血糖。以全血標本檢測,足月兒最初3天內的血糖低于1.7mmol/L(30mg/dl),3天后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小于胎齡兒和早產兒生后3天內血糖低于1.1mmol/L(20mg/dl),3天后血糖低于2.2mmol/L,均稱為新生兒低血糖癥。但目前認為上述低血糖的診斷界限值偏低,事實上血糖在1.7~2.2mmol/L時常出現低血糖癥狀,給葡萄糖后癥狀即消失。低出生體重兒的低血糖標準是從血糖均值減2個標準差得來的,但不能代表正常值,因為該值本身來源于非正常群體。有的資料提出足月兒生后3天內血糖均值為2.8~3.4mmol/L(50~60mg/dl)。也有人報道生后即喂母乳的早產兒,其36h內的平均血糖值為3mmol/L(54mg/dl)。
2、腹腔B超檢查,必要時做。
3、X線檢查
4、腹部CT懷疑胰島素瘤的患者,可做腹部CT,特別是胰腺CT,門靜脈及脾靜脈導管取血測定胰島素,選擇性胰動脈造影。
5、頭顱CT檢查對腦水腫、梗死、顱內出血類型及病灶部位等有確診價值.但價格昂貴,儀器不能搬移而難以進行系列隨訪。
6、腦電圖可在床邊進行,有助于臨床確定腦病變的嚴重度、判斷預后和對驚厥的鑒別。
7、其他檢查
(1)診斷不明確者,根據需要查血型、血紅蛋白、血鈣、血鎂、尿常規(guī)與酮體,必要時做腦脊液檢查。
(2)X線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新生兒低血糖的治療
1、輸注葡萄糖液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應立即靜脈注入25%葡萄糖液2~4ml/kg(早產兒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為1ml/min。隨后繼續(xù)滴入10%葡萄糖液,速度為3~5ml/(kg·h);葡萄糖液滴入速度為5~8mg/(kg·min),以維持正常血糖水平。如為糖原貯備不足引起的低血糖(如SGA兒),或血糖不能維持正常水平時,可將繼續(xù)滴入的葡萄糖液改為12.5%~15%葡萄糖液,以8~10ml/(kg·min)的速度輸注。在血糖>2.2mmol/L達1~2天后,可改為5%葡萄糖液滴注后漸停。在血糖穩(wěn)定以前,每天至少測血糖1次。
2、輸入氯化鈉和氯化鉀24~48h后,輸入的溶液中應含生理需要量的氯化鈉和氯化鉀。
3、及時喂奶癥狀好轉后及時喂奶,同時逐漸減少葡萄糖的輸入。
4、激素療法如用上述方法補充葡萄糖仍不能維持血糖水平,可加用激素療法。
(1)氫化可的松:5~10mg/(kg·d),致癥狀消失、血糖恢復正常后24~48h停止。激素療法可應用數天至1周。
(2)高血糖素(glucagon):0.1~0.3mg/kg肌注,必要時6h后重復應用。
(3)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僅用于治療慢性難治性低血糖癥。
5、病因治療此外,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半乳糖血癥應完全停止乳制品,代以不含乳糖的食品;亮氨酸過敏的嬰兒,應限制蛋白質;糖原貯積癥應晝夜喂奶;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癥則應限制蔗糖及水果汁等。
6、其他治療期間還需保持一定環(huán)境溫度,以降低熱能消耗,并監(jiān)測血糖變化。
新生兒低血糖的預防
一、早開奶生后半小時內開始喂奶,24h內每2小時喂1次,夜間不少喂。
二、補充葡萄糖對可能發(fā)生低血糖者,生后1h即開始補充葡萄糖。喂(或鼻飼)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每次5~10ml/kg,每小時1次,連續(xù)3~4次。
三、輸注葡萄糖體重低于2kg、窒息兒、復蘇困難或時間長者,應盡快給予5%~10%葡萄糖液2~6ml/kg。此時輸注葡萄糖液濃度不應太高,以防止高滲血癥和高血糖癥。
四、血糖監(jiān)測方法,臨床上常用紙片法、微量血糖儀取足跟部毛細血管微量血檢測血糖及靜脈血監(jiān)測。要求生后1、3、6、9、12、24h早期定時監(jiān)測或入院新生兒當時及定時監(jiān)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