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書》悄悄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幼年的孩子,看似簡單天真,實際上不是那么容易了解的。有一本很出名的書,叫作《哲學與幼童》(美 加雷斯·皮·馬修斯),就是通過一個個案例,來說明在兒童看似幼稚的想法中,其實包含著成人思維所沒有的奇特的哲學智慧??梢?,不能小看孩子的想法,他們可不簡單呢。孩子的精神世界雖然豐富,但他們還不會用準確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就需要父母更加細心地關注他們,用有效的方式了解他們。
于是,我發(fā)現(xiàn),書往往可以成為一扇窗戶,幫助我們悄悄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書就是我走進丁丁心靈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比如有的書,我猜丁丁未必喜歡看,但為了擴展閱讀視野,也就試著給他看看,反而能引起他的興趣。還有的書則恰恰相反,我自認為他會喜歡,但卻可能沒有引起他很大興趣。每當這兩種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我對孩子其實還有許多不太了解的地方呢。
印象比較深的是讀《親愛的小魚》的情形。
帶回這本繪本的晚上,丁媽先自己陶醉地看了一遍。正在旁邊玩耍的丁丁,雖然一邊擺弄著手中的玩具,沒有正式跟著丁媽細細看,眼光卻始終在書上面,并且聽著丁媽朗讀上面的文字。我吃完飯后,正式給丁丁讀這本書。這本繪本的頁數(shù)和文字都很少,一會兒就看完一遍,我就給丁丁讀了兩遍。書中以小貓獨語的方式講到,小貓養(yǎng)了條魚,非常喜歡它,每天照顧它。后來小魚越養(yǎng)越大,魚缸不再裝得下,小貓就把它放歸海中,從此日夜等候,最終等來了長大的魚帶著它到小島上,一起快樂地生活玩耍。最后一幅圖,是岸上體形依舊的小貓和水中的大魚親吻的樣子,非??蓯?。我想,也只有法國人這么喜歡描繪接吻吧。
丁丁聽我讀這繪本的時候,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情和舉動,似乎沒有受到什么觸動。但是第二天晚上我回到家,看到當時剛過 5 歲,還不喜歡認字的丁丁竟然很開心地和丁媽一起認字呢,而“教材”就是《親愛的小魚》??梢姸《@本繪本印象之好。吃飯的時候,我問丁丁在這一次拿回的四本繪本中,最喜歡哪一本。丁丁先說的是《石頭湯》。這倒是和我起先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又改口說,最喜歡的還是《親愛的小魚》。當晚睡覺前,我問丁丁今天晚上讀什么書,丁丁還要聽《親愛的小魚》。我說這本書很短,要不要再讀點其他的。丁丁說:“那就讀兩遍。”
又過一天,晚上睡前丁丁要看的還是《親愛的小魚》。于是我把《親愛的小魚》放在他的面前,丁丁就自己翻看。我說:“你不是已經會讀了嗎?給爸爸讀一讀聽?!蓖瑫r我還拿來了錄音筆。丁丁對這個電子設備感興趣,就念了一頁,然后就吵著要聽聽。我也沒有要求他接著讀,而是給他回放。丁丁一聽自己的聲音,感覺很新鮮,就表示要全本讀一遍錄下來。于是,他真的就完整地讀了一遍,只有個別地方我進行了提醒。讀完再回放,丁丁聽得饒有興致。丁丁讀完,一再囑咐我不要把這個錄音刪去,想聽就能聽。后來,我還把丁丁讀《親愛的小魚》的錄音配了音樂放給他聽,小家伙的眼中亮亮的。
如果沒有《親愛的小魚》,我這個自以為了解孩子的爸爸不會如此真切地體會到丁丁的內心其實還有如此安靜、如此細膩的一面。他自己讀《親愛的小魚》時候的那輕柔、動聽、純真的聲音,著實把我打動了。
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在為丁丁讀書的過程中,丁丁經常會讓我感到這樣的意外:哦,原來這小家伙還會喜歡這樣的書呢。慢慢的,我終于認識到,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只要是好書,都有吸引他們的可能。反倒是大人,可能會存有認識上的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久而久之,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暗示,覺得自己只能是某種類型的人,而不具備其他的可能性。
通過為丁丁讀書,我本來不好的脾氣也漸漸轉變過來。我這個人的性格表面上看起來不溫不火,其實也有比較急躁的一面。丁丁小的時候,我曾經對丁丁有過很缺乏耐心的舉動,甚至也打過他。是每天的讀書時間提醒了我:要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要沖動。當孩子讓你不解甚至令你發(fā)火時,很可能蘊含著你并不了解的另一面呢。發(fā)火、甚至舉巴掌,只能讓孩子關上本來向你打開著的心靈之門。
本文摘錄于《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書》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授權三優(yōu)親子網發(fā)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一旦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下一篇:成為孩子心中的“Superman”